水饺皇后 (2025)
水饺皇后导演: 刘伟强
编剧: 韩家女 / 张梦楚
主演: 马丽 / 惠英红 / 朱亚文 / 王祖蓝 / 薛凯琪 / 更多…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上映日期: 2025-04-30(中国大陆)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阳光码头 / 湾仔码头 / The Dumpling Queen
电影简介:
上世纪七十年代,青岛姑娘臧健和(马丽 饰)带着两个女儿被迫流落他乡。为了维持生计抚养女儿,臧姑娘白天洗碗,晚上擦车。无依无靠的她独自一人扛下重重压力,为冲破命运的束缚,臧健和决定卖水饺谋生。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身边嘴硬心软的红姐(惠英红 饰)、华哥(朱亚文 饰)、糖水伯(袁富华 饰)都给予了她不少力量。坚持不懈的她把水饺生意越做越大,人生之路也越走越宽……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资源截图:
资源链接:
下载方式:
资源如有任何问题可加站长QQ:1178360254
百度网盘APP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获取
提取码:xni2
温馨提示:建议使用手机转存,电脑转存经测试可能会出现资源失效的情况。
电影评述:
倒是没失望,因为根本没抱任何期待。
这个题材这个类型这个卡司,放在几年前的热门档期,就是个纯路人选手,如今居然成了五一档期的头号种子,真令人唏嘘,影市不振可见一斑。
一言概之,《水饺皇后》是商业片的身子,得了“主旋律”的病。全程按部就班地跑流程,麻木如生产线,肥皂剧水准,一个收钱办事打工心态的导演,两个灵感枯竭但不缺项目的编剧,一群努力扑腾但没有任何化学反应的演员,一个莫名其妙的主题和更多莫名其妙的议题,无节制的煽情与配乐,晚会小品“包饺子”的表达方式,没有任何艺术追求没有任何创新探索,这林林总总,组成了这部《水饺皇后》,或者叫“湾仔码头大电影”。
湾仔码头速冻水饺超市常见,但对内地并没什么“国民性”,也说不上情怀。创始人臧女士虽然励志,也有大时代风云变幻的映射,但在戏剧冲突中,这些个人奋斗经历或者说吃苦过程,并没带来好看的故事,还是太过于平淡。
整部电影在努力地挖掘深度,提升高度,制造戏剧感,并努力煽情,但最后依然温吞如白水。导演刘伟强的特点是快手,执行力强,撞到好剧本能搞得有声有色,但碰到提不起劲的故事而人物,情绪可能泄得比谁都快。所以他需要一个强势监制搭档,但这部电影他监制导演一肩挑了。
全片就是刻板地线性叙事,甚至要从内地出发前讲起,平铺直叙,波澜不惊,一要上情绪就配乐先行,堆得又满又吵。
主线也游移不定,一会儿是七十二家房客式的底层互助和市井图,一会儿是女性独立和“girls help girls”,一会儿是北饺南传的美食传奇与励志追梦,一会儿“我这是中国水饺”的民族主义,然后母女情、邻里情、求而不得的爱情,无数枝蔓纠缠在一起,东一下西一下,啰嗦又老套,时代变化就是强飞字幕+纪录片镜头,也看不出到底对个人形成什么影响。就好像时代兀自变化,臧女士自过自的人生。
当然大篇幅还是讲单身母亲创业的艰辛与不易,苦难是电影的灵感源头,照理说也是最容易的创作路径。搞不笑你难道还搞不哭你?其实真没那么容易,这类题材的翘楚是《岁月神偷》,应该找罗启锐和张婉婷,人文的导演,细腻的表达和情感投入。讲大时代则要学陈可辛,怎么兼顾大与小,需要很多想法,不是喊口号就可以。
刘伟强这种短平快的,也不懂主义和宏大叙事,适合拍陈浩南和步惊云,少讲话,多战斗,快节奏粗线条。让他煽情,他也只能套公式来,学得费劲又笨拙,完全就是生抓硬挠。电影那些催泪时刻都靠演员硬哭,完全生理性刺激。全片的情感高潮是母亲逝世,可此前电影除了几个闪回压根就没什么女主角和母亲的戏份,怎么就压上轴了?观众们可能觉得演员戏里都哭成这样了,礼貌起见是不是也该湿湿眼眶?仅此而已,非常客套地感人。
表演上,都是好演员,但剧本拖累演员。大家关心马丽的表演,只能算中规中矩,还停在舒适区里,情绪更像在舞台,“麻花”后遗症,沈腾也有(特别是在正剧表演里),比正常表演高一度。单看没什么问题,但和惠英红对戏就显出差距了,非常明显。
另一个问题,是电影各种突然冒出来的“拔高”,比如跟日本超市谈合作,很激动地说我这是“中国水饺”,又比如最后怎么圆也圆不过去的“品牌”卖外资,非要升华成把中国水饺卖到全世界,解释成文化输出。这种强行拔高过去常见于不太走心的主旋律,因为反正不面向市场,所以是完成任务的心态。但一部走商业院线,甚至有票房企图的电影,也这么不走心,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另外电影各种不合时宜,比如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引来更极端的攻击,连“水饺皇后”名字亦被诟病,为何不是女王,而是皇后?皇后是王的女人,还是男人依附,当然是原罪。又比如“臧姑娘”好好护士不做,宁可洗盘子也要留香港,如今也难得到年轻人的理解,连带电影中很多关于民族主义的豪言壮语也显得底气不足,特别是最后“湾仔码头”品牌出售,口号和行动脱节了。还不如在商言商,坦坦荡荡。
其实这么一部有钱人家子女给长辈树碑立传,顺带给企业打软广的电影,就不适合走完全的商业路线。它应该作为随赠品,附在速冻水饺包装里,免费送给衣食父母的顾客,电影目前的质量其实也更适合这条路,它不太对得起买票的观众。
电影既要又要,还是一种外行的傲慢,觉得电影谁都能搞,不就是大导演名演员投资到位套公式吗?今天可以拍湾仔码头,明天也可以拍老干妈,甚至还有格力的璀璨明珠,谁还没有自己的小情思与大时代,谁还不是自己领域的皇后或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