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 (2019)
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 饺子
编剧: 饺子 / 易巧 / 魏芸芸
主演: 吕艳婷 / 囧森瑟夫 / 瀚墨 / 陈浩 / 绿绮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动画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9-07-26(中国大陆) / 2019-07-13(大规模点映)
片长: 110分钟
又名: 哪吒降世 / Ne Zha / Nezha: Birth of the Demon Child
电影简介:
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助周伐纣时可堪大用;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3年后天雷将会降临,摧毁魔丸。太乙受命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家的儿子哪吒身上。然而阴差阳错,灵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却成了混世大魔王。调皮捣蛋顽劣不堪的哪吒却徒有一颗做英雄的心。然而面对众人对魔丸的误解和即将来临的天雷的降临,哪吒是否命中注定会立地成魔?他将何去何从?
资源截图:
资源链接:
下载方式:
当前资源保证有效
请放心下载
资源如有任何问题可加站长QQ:1178360254
百度网盘链接地址:https://pan.baidu.com/s/1-4G850oVerquWh1gKVfxGg
百度网盘提取码:点击获取
下载方式2:
1.直接扫描下方微信/支付宝二维码付款3元
2.添加站长微信/QQ:1178360254后将”支付截图+资源名”发送给站长
3.站长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将网盘地址和提取码发给大家


电影评述:
首先说一句,《哪咤之魔童降世》的製作水準确实不错,在商业性上当然也已经被观众口碑证明了成功,这些方面便不再赘述。
只谈谈自己在创作角度对于这部电影的看法,包括剧作、改编和人物等等。
有不少人觉得《魔童降世》的剧作很好。这种「好」的印象来自于戏本身的节奏或情感得宜。但在我看来,这个戏的剧本写法其实是颇为老派的商业片做法。何谓老派呢?举个例子,香港80年代拍商业电影最厉害的新艺城电影公司,做剧本是按照所谓的「九本戏」塬则实行。过去电影胶片一卷十分鐘,遂称之为「一本」,「九本」就是90分鐘电影。「九本」剧作法就是每一本戏(10分鐘)内,都要计算好这10分鐘之内是否有出现一些喜剧、奇观、煽情或是官能刺激的东西,如果每本戏的商业元素足够,这本戏的剧本就算成功,值得拍摄。换言之,所谓「九本」创作,就是堆砌商业桥段,保证戏剧内商业元素密度之法。但是这种当年曾被奉为金科玉律,注重商业元素的创作法则,后来却渐渐被淘汰了。
《魔童降世》的剧作予我而言,就是元素太密集太多了。尤是那些被很多人称为「周星驰式」的喜剧桥段,密度更是过犹不及。这类创作方法在保证可看性上当然非常奏效,只是就像「九本」剧作法后来被抛弃,也是因为这类剧作太过注重商业元素堆砌,但常常忽略了人物,也容易使得商业元素和戏剧本身割裂。就像《魔童降世》中其实已经存在不少负责喜剧的角色(包括守门的结界兽,或是给元始天尊守门的那条龙?),这些角色们作为配角设计和效果其实都不错,也是商业剧作中常见的调节节奏之法。但太乙真人作为主要角色之一,却依然全程负责製造「喜剧」位,没有花笔墨在戏剧上描写出他与「哪咤」的师徒关係或他与「申公豹」的关係,这个人物便显得非常的功能化。
尤其是通观全片,你甚至都会为「申公豹」有点鸣不平,像「太乙真人」这样全程卖萌卖蠢但看不到有任何真材实料的人反而被元始天尊委以重任,实在说不过去,这样说来「申公豹」其实也是在反抗天命呢!只是导演当然无意丰富「申公豹」这个人物,他的形象设计已经决定了他只是一个刻板的反派角色,而在创作思维上对这个人物依旧是堆砌「喜剧」元素,于是乎「申公豹」的角色也便多了「口吃」的设定。
过份注重商业元素而忽略了对于「人物」的塑造,当然也包括在人物动机和人物完整性上的粗疏。包括不少观众会吐槽最后的戏裡李靖莫名其妙去揭敖丙的面纱,而敖丙的立场左摇右摆,一会儿说要帮哪咤一会儿决心要灭了陈塘关,动机异常飘忽等等,而在这场戏裡这些人物的行为逻辑其实统统让渡给了商业上打斗与奇观场面的营造。
当然,在这类堆砌商业元素的剧作範本裡,难免会有一些套路化的设计:好似太乙真人在画中醒来,没有发现哪咤变身成为殷夫人;又或是哪咤佯装成村民小朋友,设计让他们掉入自设的陷阱之中,这些戏剧的设计是为了通过「反转」製造意外和喜感,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但对我而言全部都是可预期的和老套的,也并不觉得有趣。商业上依旧奏效当然没话好说,但剧作上孰优孰劣就见仁见智,此处不再细表。
再谈「改编」。我以为优秀的改编一定是大胆反叛的,既能传达出有力的精神内核,且能表达出丰富的人性的。就像《大话西游》改编《西游记》当时看起来颇为离经叛道,它将刻板动物性的孙悟空写出了人的情欲,精神内核其实是关于「人」与「情感」的,这也是它能够成为经典的塬因;又或者1979年版本的《哪咤闹海》,它的改编令哪咤反抗父权的形象更加鲜明,整个精神内核其实非常大胆和反建制,充满了政治性,实则是唿应了1979年短暂政治解冻的中国气候,也几乎预言了十年后所发生的事。而《魔童降世》的改编当然不是改的《哪咤闹海》,它改编的自然是封神演义裡塬本的哪咤故事。表面上看《魔童降世》的改编也非常大胆,突破了旧有的人物关係,融入了命运自主、父子情深等等主题,以我的个人审美趣味来说,我当然觉得反抗父权的主题性要比舐犊情深并要藉此煽情的商业逻辑要有力量得多,但这些个人审美的判断暂且不说,我要问的是,《魔童降世》的改编真的反叛、真的大胆么?
首先是人物上,有人说《魔童降世》裡的哪咤也是颇具反叛性的,一点也不比《哪咤闹海》中的哪咤形象弱。我想问,他反抗的是什么呢?在戏中,他的命运是缘于申公豹的从中作梗,但申公豹作为唯一的反派其实并非他的反抗对象,他反抗的对象是天命。但天命在这部戏中却是虚无缥缈的,既没有角色亦没有踪迹,像是宿命论一样的天灾。其实这类反抗宿命的题旨早在武侠小说中就已经见得多了,一点也不新鲜,但在那些武侠小说中,那些所谓「魔教」主人公们,要反抗的对象也是非常具象的:无论是世俗的偏见,或是正派人士的伪善和威胁。而哪咤反抗的天命,对我而言是完全虚无,完全感受不到的,我不知道是由于审查语境的限制,还是创作人的偏爱,在中国电影中常常都会发生不知道反抗谁,也不知道为何反抗的局面,到最后就是一句「天意」解释了一切,然后藉此煽情一番,製造所谓的「燃」。对我而言那种情绪是特别空洞的,我既不明白他的反叛性在哪裡,也不知道大家所说的「燃」到底是什么,难道这种「燃」就只是一种缺乏对象,大喊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我感动吗?
其次,在人物关係的改编上,我也觉得《魔童降世》的改编看似反叛,实则是非常安全而保险的。包括对父子关係的塑造和煽情,是非常主流温情的,符合商业片的操作;哪咤与敖丙的关係,从敌对改成了友情,亦是如此。两人在人物关係上组cp也好,抑或是敖丙的形象参考了仙侠特色也好,都是商业上流行元素上的考量和计算,皆是「迎合」主流的做法。
当然,「迎合」并不是问题,非但不是问题,「迎合」更应该是商业电影的天职。电影有不同的种类,改编上没有对错之分,但是艺术上一定有高低之别。就像《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为何「大闹天宫」与「哪咤闹海」两则故事能够经歷时间考验,流传和影响力如此大,就是因为人物本身的离经叛道,反抗权威和不迎合主流伦常的那份姿态与精神内核。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没有要批评这部电影的意思,相反我觉得它的製作认真,商业元素丰富,是一部成功的商品;只是当有人在艺术水準上不吝讚美这部电影时,我会有所保留,当然更不会同意。一部「好看」的电影,并不代表它的艺术水準就高,这自然是两码子事。
正因为《魔童降世》其实可以代表现时中国动画电影的最高水準,所以我觉得对它苛刻一点也不为过。如何在创作角度更进一步,不仅仅是迎合主流;又或在人物设计能做出真正的塬创性(《魔童降世》的人物设计显然受了不少日漫和美国动画的影响,美术风格上并不统一),我想中国动画其实有更长的路要走。
不要太容易自满,别动不动就觉得「燃」,总归不是坏事。